外媒:房產調控權限已上升到中央層面 要等三中全會后 發(fā)布時間:2013-8-29 據路透報道,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明確了改革開放,發(fā)展市場經濟,成就了當今中國經濟總量躍居至全球第二的大國地位;35年后的今天,面對中國轉軌換道的習李新政府,寄望通過深化改革助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今年11月將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確定新任政府未來5年甚至10年的執(zhí)政方向,因而備受各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明確會議將以全面深化改革等為重點,但路徑如何選擇?改革反腐拳是輕是重,最終能否觸及體制之殤? “中國經濟發(fā)展根本在于體制改革,三中全會應該會出臺一些為中長期經濟發(fā)展設計的改革方案,會有一些內容值得期待!敝袊鴩野l(fā)展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稱。 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也認為,目前各界對改革都達成共識,但改革方案到底怎么選擇分歧很大,尤其中國目前很多的經濟社會問題都與行政體制有關,是三位一體,若僅靠以往選擇改革突破口的方法肯定不行,這也是大家如此期待三中全會的重要原因。 而三中全會召開時間的確定也給一些熱點問題提供了出臺答案的大致時間表,包括原計劃上半年出臺的城鎮(zhèn)化發(fā)展規(guī)劃,屢調不降的中國房地產政策方向,甚至連資本市場的IPO重啟也被預計將在三中全會后。 按慣例,通常一中和二中全會主要集中在人事機構變動上,三中全會往往是新一屆政府對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定調的關鍵。 周二召開的中國政治局會議明確將于11月在北京召開十八屆三中全會,主要議程包括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問題,從中不難看出上任逾半年的習李新政府對推進改革和反腐的決心。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睍h指出,當前,腐敗現象依然多發(fā),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現實的局面,改革不但要跟腐敗或潰敗賽跑,還要和越來越年輕的社會主體的期望值賽跑,并有能耐把大量法外世界的活動,吸納到體制里來。在這三個方向上,要是跑不贏,大麻煩在后面。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在其《改革的邏輯》一書的自序中稱。 深化改革有共識,路徑待清晰 盡管外界對三中全會的內容有諸多猜測,而政治局會議也明確主要議程是深化改革等重大問題。但面對眼下經濟下行壓力仍大,寄望通過擴大內需和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的新政府而言,要完成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該如何選擇實現路徑? “現在的形勢已經與三十年前不同了,那會兒可以選擇一個突破口,現在就不行了,因為很多問題交織在一起,包括經濟,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政府職能等等,都聯系在一齊,只選擇一個突破口別的不動改革就無法推進。”劉尚希稱。 他以政府機構中的編制為例指出,雖然收入分配中強調同工同酬,但因為存在有編制和沒有編制的區(qū)分,相應收入和社會保障就有很大區(qū)別,反映出政府職能在本身的設置上就造成不公平。因此應該打破政府機構的編制制度。 “編制應該根據崗位設置,實現同工同酬,讓收入分配在起步階段就合理!比珖舜筘斀浳囊晃还賳T也稱,收入分配改革說了很多年,表面看只是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深層次與行業(yè)壟斷,行政體制等不無關系。 該位人士也提到,城鎮(zhèn)化推進也面臨同樣的難題,人口管理政策本身就與行政管理體制有關,以前人口不流動,現在到處都是流動的人口,但相應的人口管理制度卻沒有跟上,包括戶藉社會保障也難以同步,很多問題背后都與體制有關。 “推進改革更要推進政府體制改革,但到底怎么變大家都沒底,事實上改革從來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只能選最重要的先做。”該位人士稱。 周其仁在其《改革的邏輯》一書的自序中亦稱,以高官貪腐案為例,涉案的金錢數目巨大,本身就夠刺激。更要害的地方是,那可不是搶銀行得手的巨款,而似乎是“正常工作”的副產品。 “利用職權能帶出如此數目巨大的非法收益,不能不判定現行的職權利用體制存在著巨大的漏洞。僅辦貪官,不改體制,老虎、蒼蠅生生不息,沒完沒了!敝芷淙试跁蟹Q。 改革存分歧,靜待時間表 事實上,早在去年十八大召開前,民眾對中國新政府的改革就充滿期待。新政府上任后,通過政府職能機構轉變的方案,減少國務院正部級機構四個,其中組成部門減少兩個,副部級機構增減相抵數量不變。 在政府職能的轉變上,近日國務院批復建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探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即政府定出一個投資領域的“黑名單”,名單之外“法無禁止即可為”。 這樣的“簡政放權”,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將是未來改革的方向。 今年以來,國務院已決定取消和下放了183項行政審批事項。這也預示著素有“小國務院”之稱的發(fā)改委,將更回歸其規(guī)劃而不是管理的職能。 但相較更深層次的改革,要拿出各方認同的方案并不容易。這從新型城鎮(zhèn)化方案遲遲未出臺,歷時十多年的房地產調控卻始終壓不住房價的上漲,資本市場改革難以推進等諸多問題上略見一斑。 今年兩會期間,前發(fā)改委主任張平提到將在今年上半年出臺新型城鎮(zhèn)化方案,但時至今日,相關方案不僅沒有出爐,一些地方政府借城鎮(zhèn)化之名掀起的造新城運動,讓原本負債累累的地方財政雪上加霜。 “城鎮(zhèn)化作為一個話題存在著巨大的泡沫,對城鎮(zhèn)化政策能發(fā)揮的作用期望不要過高。”中國國家發(fā)改委城市和小城鎮(zhèn)改革發(fā)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在一個論壇上就表示,新型城鎮(zhèn)化本身一定是一個體制變革的過程,而不能單純理解為投資上項目、圈地蓋房子。 人民日報周三發(fā)表評論稱,城市的建設與發(fā)展必須尊重經濟規(guī)律,因地制宜,“造城”之風,表面紅火風光,實際上卻是精血虧耗的虛火癥,已經到了必須下猛藥、出硬招進行治理的時候。 這種規(guī)劃尚未出臺,政策初衷已經背離的例子在中國房地產調控上亦有明顯體現。 中國最近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是上一屆政府離任前出臺的“國五條”,盡管業(yè)內人士評價其含金量并不高,只是將原有交易環(huán)節(jié)的稅收政策重申,且從目前執(zhí)行情況看,迫于財政壓力地方政府普遍陽奉陰違。 一位接近監(jiān)管層的人士在談到國五條的出臺時就稱,“當時出臺的時候就有分岐,其中強調征收交易環(huán)節(jié)征稅的那條是在住建部的堅持下才加的,稅務局嫌麻煩原本不愿意強調! 該位人士提到,現在房地產調控的權限已經上升到中央層面,一切都要等三中全會以后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7月30日召開的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到積極穩(wěn)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zhèn)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此外,作為改革重頭戲的金融改革如何全面放開,資本市場改革,涉及中央地方政府職責和收入劃分的財稅改革等等,亦有望在三中全會揭曉答案。 中國財長樓繼偉此前談到財稅改革的話題時曾表示,將來“營改增”覆蓋全部地區(qū)全部行業(yè)后,必然會倒逼財政體制改革。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一是要積極穩(wěn)妥推進“營改增”在全國范圍全部行業(yè)推開;二是要認真研究如何構建地方稅體系;三是進一步壓縮合并專項轉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 反腐進行時 三中全會在強調改革迫切性的同時,亦將反映習李新政府對防腐的決心。此前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發(fā)出警告,“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 中國周二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guī)劃》、《關于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的意見》。
十八大以來,涉及副部級以上官員落馬的包括李春城、周鎮(zhèn)宏、劉鐵男、倪發(fā)科、郭永祥、王素毅、李達球,王永春等人。其中兩位十八大新出爐的中央候補委員相繼落馬引人矚目--包括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以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永春。 此外,本周一結束的中國連續(xù)五日對昔日政治明星薄熙來案的審理,通過網上直接公審的細節(jié),也向社會曝光了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的官場黑暗,同時也折射出中國反腐敗的艱巨性。 |
上一條:國務院:優(yōu)質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可上市交易[ 2013-8-29 ] 下一條:國內成品油價今迎調價窗口 預計每噸漲200元[ 2013-8-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