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滑向底線:物價通縮風險上升 寬松猶待加碼 本文來源于:中國證券報 發(fā)布時間:2015-2-10 經濟滑向底線 寬松猶待加碼月初以來,先后出爐的1月份制造業(yè)PMI、進出口等宏觀數據均表現欠佳,勾勒出整體經濟動能加速下行的嚴峻形勢。從這一角度看,央行上周“破例”降準,除了彌補流動性缺口的考慮之外,亦蘊含托底經濟的因素。市場機構指出,當前經濟增長動能持續(xù)回落,物價通縮風險有所加大,貨幣條件仍存偏緊之虞,央行貨幣政策有繼續(xù)適度放松的必要。 經濟增速向下 通縮風險上升 上周,央行普降加定向降準并舉,一次性釋放流動性超過6000億元。市場普遍認為,此次央行總量性貨幣政策出現松動,很大程度上是對短期資本外流、春節(jié)前流動性緊張的妥協,主要目的是對沖外匯占款減少,兼顧短期穩(wěn)定貨幣市場的需要,但是綜合經濟運行的基本背景來看,央行此次降準也不乏托底經濟增長的長遠考慮。 月初以來,先后出爐的1月份制造業(yè)PMI、進出口等宏觀數據均表現欠佳,顯示實體經濟下行勢頭加重,基本面正進一步滑向宏觀調控的底線。 2月伊始,1月份PMI數據出爐。數據顯示,1月份中采制造業(yè)PMI連續(xù)第6個月下行,且跌破50榮枯線至49.8,創(chuàng)下2012年10月以來最低值。由于今年春節(jié)較晚,1月份數據表現從季節(jié)性上看理應好于往年,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分項數據上,需求、生產、價格和庫存等主要分項指標盡皆惡化。這些先行指標無不表明,去年12月工業(yè)生產的回暖跡象或是曇花一現,開年以來經濟已重歸下行趨勢,且有加速向下的跡象。 上周末公布的1月進出口數據進一步確認了經濟基本面疲軟。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出口同比下降3.3%,進口同比下降19.9%,均大幅低于預期。中金公司等機構認為,1月份外貿數據超預期的弱,除了包含大宗商品跌價、虛假貿易減少、去年高基數的影響之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內外需求超預期低迷,反映出中國經濟正面臨內外交困的局面。 申萬宏源報告指出,結合已披露的1、2月份數據看,一季度經濟要差于去年四季度,趨勢增長率可能已下行至7.1%附近。如果去年GDP增速目標值為7%,則今年開年經濟形勢就已經逼近政策底線,貨幣政策需要適時肩負起穩(wěn)增長的責任。 與此同時,當前物價通縮風險正不斷加重,也對貨幣放松提出要求。1月份通脹數據即將披露,目前市場一致預期1月CPI、PPI將明顯下行,CPI同比增速有跌破1%的可能。在通脹持續(xù)低迷的情況下,實際利率偏高不利于居民消費和企業(yè)投資,從而抑制經濟增長動能,也使貨幣政策放松成為必要。 由此來看,央行上周“破例”降準,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經濟下行和物價通縮風險加重的一種確認。 逆周期宏觀調控仍有待加碼 盡管總量性貨幣政策已經顯露松動跡象,但市場機構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舊很大,貨幣條件仍有偏緊之虞,逆周期宏觀調控仍有待加碼。 PMI和進出口數據已經印證經濟加速下行的勢頭正在出現,而且增長前景不容樂觀。機構指出,以1月PMI新訂單減產成品庫存衡量的經濟動能指標繼續(xù)下滑,顯示經濟增長動能仍在持續(xù)回落。此外,1月PMI分項中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創(chuàng)下2013年以來最低值,顯示企業(yè)對未來六個月經營預期較悲觀,制造業(yè)經營活動繼續(xù)弱勢可能性大。 而與此同時,在短期資金外流導致外匯占款持續(xù)降低的情況下,央行實施降準主要起到對沖的作用,帶來的增量流動性供給有限,還不足以發(fā)揮全面寬松的作用。盡管上周央行全面和定向降準并舉,但是市場利率水平下行并不明顯,貨幣市場仍維持相對高位,中長期債券利率也下行乏力。 中金公司報告指出,從1月份的外貿數據、PMI數據和即將公布的CPI和貨幣數據來看,已經或將要印證整體經濟動能下行的嚴峻形勢;貨幣增速繼續(xù)回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仍延續(xù)升值,通脹下行環(huán)境下實際利率偏高,這些都導致經濟無法得到有效刺激和托底。興業(yè)證券報告也認為,如果央行降準意在托底經濟,那么央行需要維持流動性的持續(xù)寬松來推動信用的擴張,考慮到地方政府面臨財政收縮風險,央行還需更大力度的貨幣放松才能穩(wěn)定增長。 中金公司報告進一步指出,在內外交困的經濟環(huán)境下,貨幣政策不松不行,松的慢同樣不行。而在貨幣增速、匯率和實際利率三個貨幣條件中,引導實際利率下降來提振內需更為重要且可操作。 |
上一條: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xù)四個月下滑 外貿穩(wěn)增長企盼新優(yōu)勢[ 2015-2-10 ] 下一條:通縮壓力山雨欲來 穩(wěn)增長期待政策“組合拳”[ 2015-2-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