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對峙無益破解希臘債務僵局 本文來源于:新華國際 發(fā)布時間:2015-2-2 英國金融時報網(wǎng)2日發(fā)表專欄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撰寫的題為《對峙無益破解希臘債務僵局》的文化中。文章說,歐元已淪為操場游戲“你先跳”中的囚徒。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需要做什么,即使有些人并不愿意承認。當前所需要的是增長、競爭力和可以為繼的債務與赤字,而缺失的是信任。各國政府只有在確定債權人或債務人中的另一方也會采取行動時,才會有所行動。正如在學校操場上,每個人都堅持對方必須先跳。其結果是政策癱瘓以及民粹主義的興起。明智的歐洲政策制定者會把希臘激進左翼聯(lián)盟黨的勝選當作警鐘,而非一場噩夢。這不是因為亞歷克西斯•齊普拉斯的激進左翼政府給出的對策多數(shù)是正確的(雖然也不總是錯的),而是因為該黨的勝利使導致歐元區(qū)陷入癱瘓的僵局成型。 不久前,各國政府在政治上痛下決心保住了歐元單一貨幣,這令悲觀主義者驚訝不已。各方都做出了妥協(xié)。柏林方面(盡管永遠不會這樣說)放棄了對紓困的反對;外圍經(jīng)濟體接受了緊縮與結構性改革的嚴厲組合。 但救活歐元是一回事,要實現(xiàn)其復興卻更加艱難。眼前危機的解除已削弱了行動的意愿。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一直在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爭取時間,其最新的舉措是將更多的廉價資金注入歐元區(qū)經(jīng)濟。然而,在成員國中,決心已經(jīng)演變成相互的怨恨。希臘激進左翼聯(lián)盟黨代表了緊縮與民主之間的碰撞。這或許只是未來許多此類沖突中的第一個。 在某些方面,希臘是非常特殊的。你不需要是一名狂熱的左翼分子就可以看出,希臘債務如此之巨,根本無法完全還清,而無休止的緊縮并非良策。不論拿債務怎樣做文章——延長期限、降低利率或是賬面減記——雅典方面真正需要的是債務減免。假裝事情不是如此,對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起不到任何作用。不過,希臘的問題總是政治和經(jīng)濟纏繞在一起。別的國家在歐盟中看到的是現(xiàn)代化的機會,而希臘的統(tǒng)治層卻只會中飽私囊。因此,希臘首先需要一個至少拿出一半誠意的政府。 歐元區(qū)其他國家應該為齊普拉斯對杜絕腐敗和增稅的承諾鼓掌。激進左翼聯(lián)盟黨認為,恢復經(jīng)濟增長的方法就是在消費者補貼和公共部門員工方面支出更多,這樣想是不正確的。裙帶主義和公開的腐敗已經(jīng)成為自1974年軍政府垮臺以來希臘政治的禍根。齊普拉斯很多時候給人的印象是,好像他的極左政黨現(xiàn)在只想分配上臺后輪到他們享受的戰(zhàn)利品。另一方面,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并非反對日益流行的民粹主義的壞人。她說的對——只有弱勢經(jīng)濟體提高他們的競爭力,并控制財政赤字和債務,歐元區(qū)才能夠長久存在。 讓人惱怒的是柏林方面說教的口氣。默克爾過于重視國內輿論一時的風吹草動,也令人極為失望。她是歐洲最強大的政治領袖;國內根本沒有值得一提的對手。她能夠使用3次選舉連勝積累的一部分資本。有時,政治領袖不得不營造政治氣候。默克爾應該向前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取取經(jīng)。然而,默克爾卻把實用主義的戰(zhàn)術和目光短淺的戰(zhàn)略結合在一起。她不止一次說過歐元崩潰會讓整個戰(zhàn)后歐洲秩序受到質疑?紤]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武裝侵略,以及對歐洲其他地區(qū)日趨嚴重的干涉,那將是一次超乎想象的災難。 因此,的確只有弱勢國家把經(jīng)濟狀況搞好,歐元才有未來,但是施加太多的壓力,我們需要拯救的貨幣也將不復存在。確實不應該向希臘發(fā)放免費通行證,但后危機時期的教訓是,當經(jīng)濟萎縮,人們的生活標準大幅下降,政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削減預算并提高競爭力。緊縮帶來增長永遠都只是虛假的說辭。現(xiàn)在,民粹主義威脅讓債務國不可能采納哪怕標準化的財政緊縮方案。希臘激進左翼聯(lián)盟黨的勝利,同時鼓舞了極左翼和極右翼,給西班牙左翼政黨社會民主力量黨和排外的法國國民陣線都壯了膽。如果強制推行緊縮政策和經(jīng)濟狀況的惡化讓馬琳·勒龐在幾年后入主愛麗舍宮,默克爾又會說什么呢? 歐元需要財政紀律,也依賴政治意見的一致。就希臘本身來說,希臘必須決定自己的未來。它想要成為一個現(xiàn)代歐洲民主國家,還是寧愿回歸巴爾干半島諸國的行列,成為弗拉基米爾·普京治下的俄羅斯的又一個附庸國?現(xiàn)在,激進左翼聯(lián)盟黨在這方面的立場還不明朗,但該政黨對克里姆林宮的明顯親近并不令人樂觀。自危機開始以來,能保證歐元未來的條件就未曾改變:債臺高筑的國家進行更有利于增長的結構性改革,換取德國和其他國家放松歐元區(qū)的財政緊縮。至于誰應該先跳,很簡單:一起跳。 |
上一條:俄羅斯以“斷氣”敲打波黑 勿向烏克蘭出售軍火[ 2015-2-2 ] 下一條:美媒:人民幣正在贏得國際影響力[ 2015-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