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津GDP明年將超香港 十年前香港GDP為北上廣之和 發(fā)布時間:2014-5-20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曾經讓很多內地城市無法追趕的香港,如今正面臨著被內地城市趕超的局面。天津、廣州明年超香港 最新消息顯示,繼北京和上海之后,天津的GDP也將于2015年超越香港。去年香港GDP為16798億元,而天津實現(xiàn)GDP為14370億元。報道稱,對天津GDP的預計主要是基于去年11.5%的經濟增長率,而香港GDP主要是基于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對香港GDP和人民幣匯率的平均預期。 今年以來,全國經濟普遍下行,一季度天津的增速也只有10.6%,全年下來未必能達到11.5%的增速。不過即便如此,天津仍遠高于香港3%左右的增速,因此即便明年不超過,后年超過香港也屬可期。 超過香港,天津靠的是近年來包括大飛機、汽車等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的帶動,靠的是濱海新區(qū)的超高速運轉。2013年,濱海新區(qū)完成生產總值8020.4億元,同比增長17.5%,占天津全市的近六成。 不只是天津,其他一些城市如廣州、深圳、蘇州也將在一兩年或兩三年內超過香港。廣州市近日召開的轉型升級大會上,該市市長陳建華說,這一屆廣州市政府的目標是,“十二五”期間經濟繼續(xù)保持年均兩位數(shù)的增長,經濟總量到2015年趕上香港、2016年趕上新加坡。按照實際管理人口1600萬計算,到2016年,廣州的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水平的城市行列。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十年前,香港經濟總量相當于北上廣這三個城市的總和,F(xiàn)如今,上海和北京的GDP分別于2009年和2011年超越了香港,廣州、天津等城市也即將趕超中國香港、新加坡。 在省一級層面,臺灣也曾經讓很多大陸省份難以匹敵,但近年來已陸續(xù)被一些省份超過。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在2007年就超過了臺灣,江蘇和山東也在其后一年超過。2013年,臺灣GDP約為3萬億元人民幣,排在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和河南之后。 這種格局也是這十多年來大陸經濟快速增長的寫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陸經濟剛開始騰飛,彼時已率先進入發(fā)達社會的中國港臺、新加坡人均GDP是中國內地城市的二三十倍,巨大的鴻溝下,這些地方對很多內地人來說,吸引力很強。在閩南僑鄉(xiāng)長大的陳先生回憶說,上個世紀90年代初,當?shù)睾芏嗯幹薜街袊叟_、新加坡,現(xiàn)如今,嫁這些地方已經不再讓人羨慕了。 “這就是經濟學上講的追趕效應!睆B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fā)對本報說,在改革開放前,中國港臺、韓國、新加坡等地憑借地緣等優(yōu)勢率先崛起。改革開放后內地沿海地區(qū)憑借土地、勞動力等優(yōu)勢吸引港臺等地產業(yè)轉移后,經濟迅速發(fā)展,與港臺等地的差距日益縮小。 重在經濟增長質量 不過,丁長發(fā)認為,在上廣深等不少城市人均GDP超過1萬~2萬美元之后,要再趕上中國港臺、新加坡甚至超過它們,已經非常難,一方面是原有的驅動要素和政策紅利在逐漸減弱,另一方面新的優(yōu)勢又沒有形成。 另一方面,很多國家和地區(qū)在人均GDP超過世行的發(fā)達階段標準后,產業(yè)結構升級優(yōu)化做得比較好,收入分配和居民社會保障等都很不錯,公共產品的供給很充足。相比之下,我國許多城市差距仍十分明顯。 以收入分配為例,去年天津人均GDP達到了101689元,已經遠超發(fā)達標準。不過,去年天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5元,分別只有人均GDP的32%和15%。而在發(fā)達國家,這一比例通常超過了50%。 佛山市社會經濟發(fā)展研究所副所長朱偉堅對《第一財經日報》說,目前很多老百姓覺得并沒有享受到經濟發(fā)展帶來的成果,這說明目前在制度安排和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說,GDP上去了,并不等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這一差距的背后,最根本的還是經濟發(fā)展模式所致。包括天津、武漢、鄂爾多斯[0.00% 資金 研報]等在內的眾多城市,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靠大項目、大國企推動,經濟發(fā)展的成果并沒有最大程度上惠及到所有人。 “靠投資驅動的話,邊際效應是在不斷遞減的。也就是說,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遠遠不夠。甚至于在經濟高速增長后‘水漲船高',一些群體的生活水平反而降低了。”丁長發(fā)說,像韓國和中國臺灣,很多年經濟都是只有2%~3%的低速增長,但社會仍十分穩(wěn)定,原因就在于它們的經濟增長質量特別好。而我們一旦經濟增速較低,就擔心會影響就業(yè)、影響社會穩(wěn)定。 這其中最關鍵的就在于經濟增長的質量。丁長發(fā)說,低速增長的情況下,如果產業(yè)結構和收入分配調整得非常好的話,對社會大眾是十分有利的。 “目前內地創(chuàng)新做得最好的就數(shù)深圳,涌現(xiàn)了華為、中興、騰訊等一批企業(yè)。”丁長發(fā)對深圳的發(fā)展十分推崇,他說,深圳目前已經走過了靠投資要素驅動的階段,轉向以創(chuàng)新、高新技術產業(yè)引領帶動。“深圳的創(chuàng)新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這才是未來中國城市的希望!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也顯示,去年深圳固定資產占GDP的比重僅為17.2%,在國內主要城市中墊底。其中,城市更新改造投資僅為358.34億元,僅相當于重慶、武漢等城市的零頭。 在本月8日廣州召開的轉型升級大會上,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在回顧廣州過去30年發(fā)展史后表示:“我們的人口紅利、資源紅利、政策紅利,差不多走到盡頭了,現(xiàn)在只有靠改革紅利、人才紅利、體制機制的紅利,特別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紅利,作為推進產業(yè)轉型升級的動力!”(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上一條:華爾街大鱷一季度換倉忙 巴菲特保爾森搶籌電信股[ 2014-5-19 ] 下一條:商務部:中長期外貿環(huán)境趨緊 完成7.5%目標亟待努力[ 2014-5-20 ] |